发布日期:2025-04-12 21:55 点击次数:185
2025年前三月销售收入同比增速位居各猪企首位在线杠杆配资平台代理,昔日曾经危机重重的正邦科技在双胞胎麾下似乎逐步走出泥潭。正邦科技持续复苏,对于有意借其完成产业整合以及曲线上市双重目的的双胞胎来说,无疑是一桩好事。再叠加此番“对等关税”助力下,养猪企业或迎来新一轮周期。
关税风波扰动之际,内需属性偏重的农业板块成为了资金“避风港”,而市场也对于相关公司持续予以更多关注。
4月9日,正邦科技发布公告,公司3月销售收入6.89亿元,同比增长159.63%,1至3月实现累计销售收入18.33亿元,同比增长114.89%。对比同行来看,公司3月份以及1至3月累计销售收入同比增速均位居行业第一。
回溯过往,近年来正邦科技曾因误判猪周期而过度扩产,最终一度陷入危局。现如今,伴随着双胞胎借助重整成为新任控股股东,公司产能利用率虽依然偏低,但整体经营趋势逐步回暖。
值得注意的是,身为重整方,当初双胞胎“拿下”正邦科技也并非只从产业层面进行考量。据悉,在正邦科技重整完成后两年内,双胞胎将逐步启动业务资产置入的重组程序。重整完成后四年内,双胞胎将借助正邦科技,完成相关业务及资产的整体上市。
现如今,正邦科技经营逐渐有了起色,再叠加“对等关税”的助力,双胞胎的整体上市之路或将更顺畅。
正邦“活过来”了
曾经历破产重整的正邦科技似乎正在迎来复苏。
4月9日,正邦科技发布3月份生猪销售情况简报。内容显示,公司3月销售收入6.89亿元,同比增长159.63%,1至3月实现累计销售收入18.33亿元,同比增长114.89%。
据了解,截至4月9日共计14家A股上市公司披露3月生猪销售金额数据。横向对比来看,正邦科技3月份以及1至3月累计销售收入同比增速均位居行业第一。
进一步剖析发现,在猪价波动逐渐趋于平滑的新一轮猪周期中,生猪“起量”成为了推动正邦科技销售收入升温的因素。
根据公告,正邦科技3月份销售生猪62.56万头,同比上升129.91%;纵观前三个月,公司累计销售生猪164.77万头,同比上升78.58%。
正邦科技表示,1-3月公司累计生猪销售数量及销售收入同比上升较大,主要是公司复工复产工作有序推进,销售数量同比上涨所致。
事实上,复工复产已成为近年来关乎正邦科技的核心议题。在2023年年底双胞胎正式控股后,得到“新生”的公司恢复能繁存栏、扩张育肥,重新建立饲料生产营销团队,优先将盘活难度小、时间短的猪场及饲料厂启动盘活。
此番情形下,正邦科技在2024年初现经营回暖态势。2024年报预告显示,公司生猪养殖业务毛利润扭亏为盈,年度扣非净利润亏损3.8亿元至3.2亿元,相较2021年、2022年、2023年取得的180.7亿元、115.4亿元、48.83亿元扣非净利润亏损显著收窄,同比增速为92.22%至93.45%。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复工复产带动业绩边际转好,但其力度仍待加强。据正邦科技2024年11月发布的调研纪要透露,彼时公司产能利用率尚不足50%。
为了进一步提高闲置资产盘活效率,现如今正邦科技也“借力”双胞胎。
2月17日,正邦科技宣布与控股股东关联方双胞胎农牧签订《租赁框架协议》,将公司及子公司部分闲置饲料厂、猪场按照市场价格租赁给双胞胎农牧及其子公司运营,租赁租期为8年,预计2025年全年租金收入不超过2.2亿元。
正邦科技在公告中提到,其仍有较多猪场、饲料厂处于闲置状态。并且,受限于重整后信誉体系仍在恢复当中,难以实现对剩余闲置资产的快速有效盘活。
而通过将部分闲置资产出租,一方面正邦科技可以获得租金收入冲抵折旧及利息等,降低闲置折旧摊销对全成本的影响,另一方面有利于公司加快资产盘活,降低闲置资产比例。
谋上市的双胞胎
2020年,凭借抢母猪、抢仔猪、抢养殖指标、抢人才的“四抢”战略,正邦科技当年出栏生猪955.97万头,同比增长65.28%,规模跃居行业第二,一时风光无限。
然而,伴随着生猪养殖行业集体性扩产,猪周期下行很快到来,最终正邦科技在录得业绩大亏的同时还债台高筑。
2022年10月,债权人锦州天利粮贸有限公司以正邦科技不能清偿到期债务且明显缺乏清偿能力为由向法院申请对公司进行破产重整,拉开了重整事件的序幕。
2023年7月,正邦科技确认双胞胎农业、中国信达、江西金资以及宁波泓洋联合体作为重整投资人。而双胞胎农业作为双胞胎集团参与公司重整的投资主体,是以牵头投资人的身份入局。
根据重整计划,正邦科技发起57亿股转增,其中31.5亿股由重整投资人支付43.40亿元对价款受让,用于支付正邦科技及正邦养殖系列公司重整费用、共益债务、清偿各类债务以及补充正邦科技流动性等;25.5亿股股票将通过以股抵债的方式用于清偿正邦科技及正邦养殖系列公司债务。
在这中间,双胞胎集团以1.1元/股价格受让14亿股,总计支付15.4亿元。
2023年12月,正邦科技重整事宜逐一完成,随后公司进行董事会换届。最终,公司控股股东变更为双胞胎农业,实际控制人变更为鲍洪星、华涛、鲍华悦。
从产业层面看,双胞胎“介入”正邦科技谋划何在?
实际上,在猪周期趋向平滑之际,生猪养殖行业正经历从“散养为主”向“规模化集中”的转型期,头部企业通过并购整合扩大优势已成趋势;而双胞胎此前在正邦危难之际“出手”,一定程度上也是以相对低廉的成本进一步拓宽了产能。
据悉,重整完成后三年内,双胞胎将帮助实现正邦科技实现年生猪上市规模达到1200万头的能力。
当然,对于双胞胎而言,其“出手”正邦科技背后的资本谋划性质更多。
长期以来,双胞胎始终对登陆资本市场抱以期待。早在2018年,双胞胎拟以19.34亿元收购金新农29.9%股份并计划取得控制权时,也被外界猜测其目的是借壳上市;不过,该交易最终因双方未达成一致而流产。
而依托对正邦科技实施重整,双胞胎或有望完成曲线上市愿望。按照计划,重整完成后两年内,双胞胎将逐步启动自身生猪养殖、饲料等业务资产置入正邦科技的重组程序,并且重整完成后四年内完成相关业务及资产的整体上市。
鲍洪星的“生意经”
“拿下”正邦科技后,双胞胎既可以实现资产层面的补充,又可以完善资本层面的布局。这对于集团的掌门人鲍洪星而言,可谓是一举两得。
据悉,鲍洪星于1964年出生于赣州龙南。回顾过往,多年以来,其曾屡次率领双胞胎“做对”生意。
1998年,赣南饲料厂进行改制,鲍洪星联合几个员工拼凑40万元作为启动资金挂牌成立华利饲料有限公司。
彼时,这家双胞胎前身公司主要对外销售禽料为主的产品。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鲍洪星发现占据公司两成营收的猪料却贡献了超过八成的利润。
于是,鲍洪星率领公司做出了第一次转型,即转向发力猪料业务。
2002年,鲍洪星麾下的公司全年利润大约600万元,但当年投入研究乳猪料的资金就达到了400万元。
高额研发完成,公司乳猪料产品一举占据当时行业一席之地。借此,双胞胎进而成为饲料行业头部企业。
时间来到2017年前后,为解决饲料过剩问题,饲料企业养猪的现象开始出现。
此时,鲍洪星也主导双胞胎集团第二次转型,即进入生猪养殖行业。但与一些猪企略显不同的是,双胞胎主要依托自身的饲料网络优势以轻资产模式运作该部分业务。
统计显示,2024年,双胞胎饲料销量达1550万吨,生猪出栏量达1770万头,较2023年分别增长13.47%和30.92%。着眼业务构成,集团拥有原料、饲料、养猪、屠宰以及食品深加工的全产业链。
值得注意的是,伴随着双胞胎集团不断跨界、壮大,鲍洪星个人身价也水涨船高。《2024年胡润百富榜》显示,鲍洪星拥有85亿元财富,位列第618名,为赣州地区首富。
往后看在线杠杆配资平台代理,鲍洪星如何主导双胞胎和正邦科技的融合,将是其面临的一大考验。